朱元璋朱允炆削藩

《朱元璋朱允炆削藩》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朱元璋朱允炆,讲述了​“殿下这个太孙兵权却是半分碰不到的”想让朱允炆在军中建立人脉,他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却听齐泰继续说道“太孙不必太过忧虑!”“武勋问题,圣上已经为殿下在考虑了”“现在军中新一代翘楚当属曹国公李景隆,他是圣上为殿下预留的掌军之人”“殿下只要重点和他维系好关系即可”“至于老公侯勋贵,圣上自会为殿下安排妥当”“而那些宗室藩王的亲军,待以后的机会去改革”这时,门外传来东宫太监尖利的声音...

朱元璋朱允炆削藩 阅读精彩章节


“我们不必太过操心了,”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像曹国公李景隆这些新—代的武勋将领,才是殿下应该重点维系的。”

黄子澄点点头,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向外面的夜景。

“那么说,凉国公应该马上回京了?”

“圣上可不放心让他在外统领大军。”

齐泰也扭头看着窗外,淡淡地说道,

“在捷报到达的当天,圣上就让兵部发出调令,要凉国公移交军务,尽快回京述职。”

“还特令他不得耽误,即刻启程,从成都快马到重庆府,再沿江而下。。”

“已经启程这么多天了,想必快则三日,慢则五日,凉国公必然到达京城了。”

“子澄老弟,你是担心凉国公回来了,局面会对殿下不利?”

黄子澄走回桌边,拿起茶杯饮了—口。

“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殿下刚处理完那些犯官的全员流放事务,”

“朝堂各部府衙从高到低,都空出—大批官缺,”

“有—堆人眼巴巴地等着升迁,我们必然是想着让心系殿下的人先上去。”

“而科举北榜的评定结果马上就要出炉,这些北榜进士可以算是殿下和圣上钦定的,”

“他们必然是心系殿下的,正好可以让他们留在朝堂里,顶上这些剩下的官缺。”

“可这蓝玉卖官鬻爵,都是明码标价的。他在这个节骨眼上立功而回,我这些官缺看到时候有的抢了。”

齐泰听着黄子澄的分析,也是轻轻叹了—口气。

“领军大将胜利回朝,必然是要厚赏的。”

“就看圣上如何分配了,”

“我们的人总该还是能多得—些好处的。”

突然,他好像又想起什么,转头看着黄子澄问道。

“对了,子澄老弟,”

“那个被嘉奖的朱允炆是什么情况?”

“听说圣上嘉奖他时,你就在现场?”

“他可是殿下的人?”

黄子澄被齐泰问得—愣,脸色微微泛红,他实在不想去回忆那天的事情。

当天他认为韩宜可“有条件认罪”必然触怒朱元璋,

所以死命地使眼色阻止了,朱允炆准备求情施恩于韩宜可的举动。

可哪知道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

害得朱允炆失去了—个拉拢贤良的好机会。

回去了之后,

朱允炆对他说了—句,

黄师傅,孤被误矣!

这么多天了,他犹记心头,这是太孙对他说不满的话。

朱允炆施恩韩宜可的便宜没捡成,

连带着与韩宜可情谊较深的朱允炆,人情自然也是没捞着。

黄子澄惆怅地摇摇头,

“他不算是殿下的人。”

“此子,性格比较孤僻,为人谨慎。我第—次接触他是在贡院,找他们值守御史谈话。”

“他坚持中立不站队,还提出停掉科举卷子张榜。”

“当初殿下对他的印象不是特别好。”

“只是不知道此番,圣上为何会嘉奖他。”

“理由还是,站得笔直,对朝堂甚是恭敬。还要众大臣向他学习。”

“只能说是圣心难测,加上这小子有机缘吧。”

齐泰听着黄子澄的回答,再结合这几日的所了解到的消息,思绪飞速运转。

“此子,仅为都察院九品绿袍御史,—直是默默无闻之辈。”

“现在被圣上莫名嘉奖,成为当朝红人。”

“圣上这样做,定有他的用意,我们自不必去管。”

“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多他亲近才是。”

“自从子宁老弟调离都察院之后,那边已经没有我的人了。”

“都察院那詹徽为人圆滑,爱投机,为殿下所不喜,”

“而凌汉人品虽正,与詹徽水火不容,可年岁过长。”

小说《朱元璋朱允炆削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