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烬之歌》,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科幻、作品,围绕着主角穹望本初青阳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宿墟。《烬之歌》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57章 兵行诡道,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6.7万字。

一、作品介绍

《烬之歌》小说是网络作者宿墟的倾心力作,主角是穹望本初青阳。主要讲述了:真实系,架空宇宙,多主角。 这是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宇宙里,孤独的星系中的故事。 在一颗名为索拉Ⅲ的行星上,30多亿年的岁月,终于让这颗极为稀有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星诞生了名为英玛格拉尼人的智慧生物,这种有别于其猿类远亲的智慧生物,终究成为了统治整颗行星的绝对霸主。 索拉Ⅲ星上,位于世界第二大岛屿上的...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29章 夺目的合谋

第30章 敌人和邻居

第31章 身与命的所在

第32章 茶具与青年们

第33章 海雾与黎明

四、作品试读

遥远而又孤独的索拉Ⅲ星,是这个广袤无垠的星系里,极为稀有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星。

它与主序星索拉保持着微妙的距离,让温暖的日光在30多亿年后,终于孕养出了星球上繁多的生物,并最终使“英玛格拉尼人”这一智慧超群的生物最终成为了统治这颗星球的绝对霸主。

但被星球上分隔开的六片大陆上,不同种族的人类却自建立了名为“国家”的联合体后,战争从未停止过。

亚述尔大陆,欧伦大陆,奥森大陆,北朔大陆,南朔大陆,摩赫尔大陆——除了位于星球南极常年保持着酷寒气候的南极大陆和南硕大陆部分地区是因人类几乎无法长期驻留而没有任何国家宣称是其领土以外,其余各大陆上的任何有着人类的地方,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人类互相争斗的战场。

战争,战争从未改变。那些无休止的战争,带来的只有下一场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战争。

虽然偶尔也会有数个国家达成同盟,然而那只是为了联合起来对付另一些国家组成的同盟……

他们之间的纷争或许也曾有过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那些为了摆脱奴役与压榨的,高尚而又正直的反抗之战,以及那些为了掠夺和奴役的血腥而又恐怖的战争。

但这一切都在某一个时间点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团结与分裂的性质,那些倒下的人和依旧站着的人的性质,一切都要从那个被后世所有人所牢记,以及改变了整个英玛格拉尼人命运的“万物理论”被正式发现开始说起。

“万物理论”,正如其名所示,是被各大国历代学者称之为“可以解释宇宙间所有事物变化规则”的典籍,它并非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而是自太古时代(约纪元前7000年)就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山洞或是各种太古时代留存下来的遗迹间。

它们无一例外的,都统一以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记载着,这种语言文字,被后世称之为“太古文字”或“世界语”。

自人类的文明兴起之时,“万物理论”就在改变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最开始的造船技术和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到后来的内燃机的发明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一直到最近的100年间的电力技术及电子计算设备的兴起、原子能技术和微观物质世界上的新发现、对宇宙和天体物理学上的新发现,它仿佛如一位智慧渊博的导师一样,在不断教导着人类文明的迈步向前。

而其创造者的身份,各方则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最主流的观点是认为他们是同英玛格拉尼人一样的古代文明所遗留下来的末世资料库,是他们在末日来临之前为之后幸存下来的人们留下的遗产,以供他们在末日后东山再起。

这种观点在欧陆大陆西侧的岛国布列塔尼亚帝国和欧陆大陆西侧的奥克兰联邦等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雄心勃勃,竭力研究“万物理论”中的各种技术,并试图以此来“重现往日的辉煌”。

而另外一个主要观点则主要认为这些痕迹是神明曾在索拉Ⅲ行走所留下的证据,他们留下这些东西,是为了教化已经区别于其他物种,产生了智慧和创造力的古代英玛格拉尼人。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亚述大陆东方的江夏帝国,版图横跨欧伦大陆东方和亚述大陆西北地区的斯拉维亚帝国,以及亚述大陆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的一些小国和几乎整片摩赫尔大陆上的各个国家。他们对这些创造出“万物理论”的神明顶礼膜拜,把最早整理出来编纂成典籍的“万物理论”视为圣典,在钻研其中知识的同时,更将其供奉于庙堂。

在这些地区文明漫长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几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不尽相同的宗教。这些崇拜“上古神明”的宗教,且不说摩赫尔大陆上那区别纷繁复杂的派别,单是在亚述和欧陆大陆的中部和东部,这些宗教都大概分为了四个派别。

欧陆大陆中部的信徒们认为他们的神明创造出这些真理是为了教化他们,给予他们先进的学识以征服其他“野蛮”的民族,并由此创立了名为“权理教”的宗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当属由欧伦大陆中部太利亚族、伯克曼族和北部的普鲁克族三大民族融合而成的普鲁克帝国,他们极度重视这些学识中关于军事武器方面的知识,其中的普鲁克族,更是自诩他们是伟大的战争神乌仑的后代,他们曾用强横无比的武力征服了境内的其他两个民族,并且一直以此统治着整个帝国。

但在其余不愿臣服于普鲁克人统治但也信仰“权理教”中其他神明的地区,“权理教”也被称为“圣理教”,如靠近欧伦大陆东部地区的亚美涅王国和罗曼尼亚王国等。

而欧伦在大陆东部地区,这里的斯拉维亚人自建立起他们的斯拉维亚王国以来,一直都认为留给他们这些知识的是伟大的星球之神“盖亚”,他们只崇拜这一位神明,并将其他的神明和信仰视为异端,将自己的信仰称为“正理教”。他们于欧陆大陆东部起家,他们的铁骑驰骋于亚述大陆北部广袤的冻土和雪原上,征服了无数的部落和小国,并最终与他们南方的邻国——亚述大陆东部的金秦帝国,在其边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虽然事后两国的关系在签订了诸多边界确定条约之后有所缓解,但不幸的是,金秦帝国由于境内的橘樾起义和中土起义而被瓦解,随后控制了原本金秦帝国大部分领土的江夏帝国否认了部分条约的内容,并再次与斯拉维亚帝国在近五十年间爆发了大大小小的数十场边境冲突。

在亚述大陆东方的这片土地上,一群自称“中土之民”的民族,一直生活在这里,并在早年间建立了诸多国家,虽然其内部也大致分化为了中土之民、西域之民和东洋的橘樾之民三大民族,但除了金秦帝国建立前的五百年间和江夏帝国统一整个亚述东部前的三十年间,他们多半时间仍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内。

在他们那里,有着与以上所提到的几种宗教完全不同的信仰,那就是对这些遗留下来的知识其本身的崇拜。

无论是最早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大一统帝国金秦或是其出现前五百年间的诸国,还是之后推翻金秦帝国统治的江夏和橘樾,虽然夏、橘两国曾一度隔海对峙,但都一直传承着同一种信仰。

这种被称为“万理门”的信仰,对其信徒主要的训诫是“求学识之道,不以贵贱分;虽身死形灭,现万理于世”。在其国内被金秦统一之前,长久的诸侯混战时期,他们就渐渐的产生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夺其学理为上策,攻其城池为下策。”等的学说,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研究的战争学说的学派“兵家”,在其国内更流传着着由兵家创始人墨承所著的典籍《庚寅兵法》和《论战百问》,其地位和知名度仅次于“万物理论”在其国内编成的典籍《万理真典》。

然而,随着最近一百年间人类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万物理论”的存在和意义变得更加的多疑和严肃起来。

1843年,布列塔尼亚、江夏、普鲁克、斯拉维亚等诸国都在本国境内的太古时代遗迹内发现了一些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在被技术人员小心而又谨慎的接上与之匹配的电源之后,竟然在千年之后再次运转了起来。

各国的研究人员都从里面得到了一些他们已知或未知的技术,甚至这颗行星在整片星海中的大概位置,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终端设备的主数据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原因都是主数据库的部分存储设备因为电源的瞬时过载而损坏。

虽然在此之后除了布列塔尼亚帝国和江夏帝国之外,其他几个发现了这些设备的国家并未进行关于此事的交流,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发现,最为先进的那些技术资料在他们那里都是残缺不全的,甚至可能全人类已经解析出来的那些技术资料拼凑到一起,都只能还原其中的80%左右甚至更少。

于是,猜忌和纷争,扩张和掠夺便进一步的加剧了,甚至原本关系还不错的布列塔尼亚帝国和江夏帝国都因此而互生间隙,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之间和各国家内部民族之间的分歧了。

1898年,原本就因为制海权和北硕洲殖民地归属权而不合的布列塔尼亚帝国与普鲁克帝国之间的摩擦再一次加剧,周边的小国也被迫选边站队,加入了这场战争。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斯拉维亚帝国和江夏帝国之间也因为领土问题而爆发了战争。

燎原的战火让世界陷入癫狂,但也让一群想要改变这种癫狂局面的人渐渐走到了一起。

小说《烬之歌》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