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删减版本的古代言情《小郡主的高冷心机二公子》,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七画,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顾清之苏北沁。简要概述:堂内苏南亦穿着一身紫色长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竹纹带,黑发束起以镶碧鎏金冠固定着,修长的身体挺得笔直,整个人丰神俊朗又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伯父,这是家父给予您的书信,务必让我亲手交予给您。”顾宏毅看着眼前这个少年,久经沙场之人脸上少了一丝稚嫩多了一丝英气。“贤侄不必多礼,不知英国公近日身体可好...

第1章 婚约 阅读最新章节

夏日里日头长,亥时京都城郊的山川大地才被笼罩上一层薄薄的黑纱。

京都的灯火一直从南市延绵到了西城门,叫卖声,嬉笑声,追逐吵闹声,热闹非凡。

与南市隔着两个街口便是中书令的府宅,门口的匾额上悬挂着顾府两字。

与往日不同的是府门口站着两匹骏马,腰背圆滚,四肢粗壮,高扬着骄傲的头颅,抖动着优美的鬃毛。

堂内苏南亦穿着一身紫色长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竹纹带,黑发束起以镶碧鎏金冠固定着,修长的身体挺得笔直,整个人丰神俊朗又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

“伯父,这是家父给予您的书信,务必让我亲手交予给您。”

顾宏毅看着眼前这个少年,久经沙场之人脸上少了一丝稚嫩多了一丝英气。

“贤侄不必多礼,不知英国公近日身体可好。”顾弘毅接过书信。

“托伯父的福,家父身体尚可安好。”苏南亦俯身回道。

顾弘毅展信:“弘毅兄,吾乃行军之人不懂文人雅墨之理,还望弘毅兄见谅。此次来信,实乃有事相求,还记得我们少时定下的子女婚约之事你是否还记得,吾儿如今已过十五,已到婚配年纪,自知如此唐突来信实属无理,但无奈别无他法,前日得知宫内议事,圣上想将小女许与亲王,你我为官数十年载,熟知此中要害,小女自幼丧母,从小跟随我在这漠北长大,生性单纯,实在无法在官道之中生存,还望弘毅兄早日下聘成礼,我来日定当重谢。”

顾弘毅合上书信,四十多岁的人由于在官场混迹多年早已两鬓有了丝丝银发,他知晓这门亲事的利害,自己迟迟未下聘也不是怕这坊间的流言蜚语,而是英国公那手中的三十万铁骑和那无人能够撼动的兵权,岂是他一个正三品中书令能够沾染的,如今这一纸催婚更是将自己逼迫得无路可退。

苏南亦不傻他早已看出了顾弘毅的为难之处,一面是家父与之的约定,一面是皇权的压迫,双方都难以得罪。

“伯父,漠北战事吃紧,家父无法亲自登门与您商议小妹的婚事,他为此深感歉意。您所顾虑的他老人家都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他会亲自上书告知圣上小妹与您家二公子早已有婚约,并且此次战役不出半月我军必然大获全胜,圣上顾及军功必然不会有所为难,您只需留下一封婚书即可,还望伯父成全。”

顾弘毅惆然道,“贤侄深知我心,既然英国公早有打算,那老夫也不应再三推脱,这本就是我们顾家该做的,还请贤侄稍候,我这就下婚书。”

“谢伯父。”

夜间两匹骏马从坊间奔驰而过,一个紫衣少年,带着护卫着令牌出了北门,直至消失在了丛林深处。

府内,顾宏毅看着杯中的茶端坐着也不饮,顾夫人上前轻握住了他的手,“老爷为何如此忧虑?婚约早已成定局,这京都名门望族皆知,二郎也已过二十早到了婚娶的年纪,你迟迟未下婚书,早前是怕这坊间说我们高攀权贵,如今英国公来信,我们既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又理所应当地将二郎的婚事完成,是好事啊。”

顾宏毅拍了拍妻子的手,缓和地微微笑了笑,她怎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哪是这一纸婚书如此简单。

顾宏毅黯然片刻问道:“清之回府了吗?”

“前日跟孟家公子去京郊品水席了,说是五六日才能回。”

“等回府你好好与他说说,不可有何变故了。英国公我们可得罪不起。”顾宏毅说到这不由得更是头疼了。

“是,老爷放心,清之也懂事了。”顾夫人轻叹了口气。

夏至,层林尽染,一片油绿,阳光下,林中一座庭院坐落在这山色中,院内置着水席,几个仆人配置着佳肴沿着流水缓缓而下。

身着一袭鹅黄色雪纺千水云裳的绝尘女子,正抚着怀中的琵琶,琵琶声回荡在这碧色的山林中,宛若天籁之音。

水席上五六个公子哥正在谈笑风生,其中一个分外耀眼。只见他身穿一袭月牙白色的衣服,衣服上用青丝绣着翠竹的图案,发丝用上好的无瑕玉冠了起来。眼睛很漂亮,深邃幽黑如深夜的大海,鼻若悬梁,唇若涂丹,肤如凝脂,俊美得仿佛天上的仙子一般。

他的身侧坐着一个小郎君,一身玄色的衣袍,领口处有些细细的精致花纹,其余地方并没有太多的点缀,却一点也没显得朴素,反而有一种不动声色的低调奢华。

孟京轩本想着好不容易约上了红潇坊的花魁柳诗诗,她那琵琶可谓神都一绝,多少人排队都排不上,这回等了近一个月,总算是约上了,好在兄弟们面前长把脸了。结果人家柳诗诗全身心的都放在了顾清之身上,搞得自己倒像是笑话。要是兄弟真喜欢,那自己成他人之美也算是做了一大善事,奈何顾清之这个人不喜女色,全程冷着柳诗诗,只怪自己,没有生得顾清之这京都第一绝世美男之颜啊,孟京轩恶狠狠的瞪了顾清之一眼。

顾清之看着这凶神恶煞的眼神,转头假装没看见。

一曲终,柳诗诗起身微微复礼含笑道:“诗诗拙技还望没有辱了公子们的耳。”

“谦虚了谦虚了,这京都上下多少人排着队想听你的曲都听不到呢,妙哉妙哉,不知京轩兄与你怎般交好,尽能约你出来郊游弹奏,下次我办水席,不知你可否赏脸啊?”其中一墨衣男子笑谈道。

“诗诗谢柳公子赏识,只是妈妈是断然不会如此放任诗诗的。”

“妈妈那好说,钱到位便好,恐怕是姑娘要看这席间有谁吧?”柳辰打趣道。

一群人哄然笑成了一团。

柳诗诗顿时涨红了脸颊,羞然道:“公子莫要打趣诗诗。”

柳辰也不顾一旁冷着脸的顾清之,继续打趣道:“这京都的女子,谁不想嫁与顾家二郎,只可惜清之兄早有婚约,这婚约之人要是别的大家闺秀还好说,还偏偏是英国公之女,当今圣上亲封的永昌郡主,可惜可惜喽,纳妾估计是难喽!”

“听说郡主自小在漠北长大,跟随军营出征,不知道这从小在男人堆里长大的女子懂不懂什么叫柔情似水呢?哈哈哈哈哈。”公孙信守也一同打趣道。

“公孙兄妄言!”一旁的王维急忙制止道。

两人这才觉察到自己言语不妥了。

“清之兄,还望见谅,喝了点酒,就开始口出狂言了。”孟京轩赶忙圆场。

顾清之饮了一盅酒,也不反驳也不制止。

“水席甚好,谢京轩兄款待,在下先行回府了。”说完便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院落,上了马车。

留下几人在风中凌乱,这打趣的玩笑似乎开过了头。

顾清之的马车在回府的路上被叫停了,柳诗诗竟命人驱着车赶了上来,顾清之本就刚刚被人打趣心中郁结,这会儿还要面对她不由得更是心浮气躁了。

“顾公子,不知是否喜欢我的琵琶音?”柳诗诗小心翼翼地问道。

“柳姑娘的琵琶技艺精湛,甚好。”顾清之淡淡道。

“那我日日给你弹奏可好?”

果不其然,顾清之头疼至极。柳诗诗见顾清之面容冰冷,也不答话,黯然失色地低下了头。

“奴家自知身份卑微,定是配不上公子的,也不求入府为妾,只求做个外室能远离现在的烟花之地。”

“柳姑娘如若想离开,应另寻良配,顾某一无勋爵,二无官仕,只是一个闲散之人。”

“顾公子!”

“柳姑娘还请另寻良配。”顾清之转身便上了马车,“子七,回府。”他知她的来意,只是眉眼间有那么点神似而已,那又如何呢,就算那人现在站在他的面前,他依旧会选择转身离开。

英国公府,庭院内少女穿着一条浅粉色纱裙提着裙摆快步走了十来步,原地打了个转,像只小兔子似的跳走了三四步,身后的苏嬷嬷火急火燎地跟着:“我的小姑奶奶,家主让我教规矩,你这蹦蹦跳跳的成何体统,顾家可是书香世家,断不喜欢你这样的儿媳,想他大儿媳可是正三品张尚书之女,可是出了名的闺秀,你这样被别人比了去,别人会觉得我们英国公府没规矩的。”

只见那少女笑吟吟地又转了个圈,十五六岁的年纪,脸蛋微圆,相貌甜美,带着两个浅浅的梨涡,一双明晃晃的大眼睛漆黑光亮,眉目灵动,像只小狐狸一般。“嬷嬷,这京都的新缎面可真好看,你看我跑跑跳跳的轻柔的像是能飞起来。”

苏嬷嬷气道:“郡主,你听没听我刚说的话?”

苏北沁赔笑道:“我的好嬷嬷,我都回京都四日了,四日未出府也就算了,现如今连跑跑跳跳也不让了?我这是成婚还是坐牢了?”

“郡主,再过几日家主就回府了,还有半月余你就要成婚了,这礼数就算学不上个八九不离十,你成婚当日的礼数总该知晓一二吧。不然我也不好交代啊,你就当是为了我学可好?”

苏嬷嬷欲哭无泪,这混世小魔王就没一刻让人放心的,如今都要出嫁了还没个正经姑娘家的样子,这以后顾家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听说顾家的二郎长着一张绝世的容颜,性格却古怪得紧,孤僻,清高孤傲,真怕这小祖宗吃了亏。

“好好好,我的好嬷嬷,不就是学个礼数嘛,我学就是了,你不要生气啦,爹爹那你还得帮我蒙混过去呢。”苏北沁嗲声道,“我可不想一直呆在府里,我都快闷死了,三哥昨日还去南市看杂耍,我也想去看看。”

“你何时把步子走正了何时就给你出府。”

苏嬷嬷正色道,现在这时候撒娇可不好使,成婚日要是出了岔子可不是她一个老婆子能担待的。

“顾二哥哥才不会与我计较这些规矩呢。”小娘子小声嘀咕了句。

“那顾家二公子也定然不知道,小时候彬彬有礼的苏家小妹妹,现如今连女戒都没读完,更别说烹茶,女红,花艺了。”

“嬷嬷!”

苏北沁嘟囔着嘴,气鼓鼓地学着步子,打从二哥带着婚书回营后,自己便开开心心地跟着三哥驱车回了京都。

她终于要嫁给她心心念念的人了。还记得年幼时,母亲尚在,家中摆宴,顾家二郎跟着顾夫人赴宴,那时她还小,只记得顾二哥哥很会题诗作画,那日水席,他坐在席间,阳光正好照射在了他的身上,少年看着她盯着自己,微微地朝她笑了笑,那一刹那,幼小的苏北沁仿佛感知不到周身的一切,眼中只有了他。

只是那日不久后,爹爹就接到了调令前往陵州守疆,他们一家便离开了京都。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可那日的那一抹笑容她久久地无法忘怀。

几日后英国公携军荣归神都,举国同庆,圣上龙颜大悦褒奖英国公雄才伟略,战无不胜,封赏数不胜数,甚至还为英国公的小郡主赐了婚。

赐给了中书令的次子顾清之,顾清之虽无官爵,但诗书文采在神都也是数一数二之人,此人长相更是世间少有,只是英国公让自己的掌上明珠下嫁给一个三品中书令次子也是万万没想到的。

朝中更是流言四起,说是之所以下嫁是因为英国公之女幼时见过这个顾家二郎,更是与她爹爹说是非他不嫁,英国公宠极了这个小女儿,没办法才求了圣上的恩赐。

坊间一时之间更是把顾府推上了风口浪尖,周身幕友无不送来祝贺,门庭若市。顾府内更是比以往忙碌了许多,随着婚期的将近,府内上上下下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顾家老爷夫人更是几日都没睡好,上到家中布置,下到婚宴当日的客席回礼,都要一一过问,绝不能出了半点差错。婚礼当日不但亲朋好友会到来,据说太子和三皇子也会前来祝贺。这让顾宏毅更是需要小心谨慎。以防哪些方面有所疏漏得罪了权贵。

顾夫人还托人打听英国公小女儿的日常喜好,生活习惯,就怕亏待了这未来的儿媳妇。但是结果不尽如意,京都几乎无人知晓这个小郡主。

顾清之反倒是平静得如往常一样,无可奈何,对他而言成婚是逃脱不了的,与谁成婚也都是一样的,不管是谁的女儿,自己都无法改变即将要娶妻的这个现实,那便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