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重生小说《天国流窜》是由作者“安括”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江河安括,其中内容精彩片段:江河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身体的情况,江河猛然睁开眼睛“不对,不对,我明明是在拐弯的时候被大巴撞下了山崖”。“可是我明明是在采药掉下了山崖,我是怎么了,我……啊”如同针刺在脑子里,江河不禁叫出了声。随后他脑子一阵空白,双眼无神的看着天空。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可能是一分钟也可能是一个小时...

第2章 还是家乡 阅读最新章节

“啊……啊……”一声大喊,在这夜晚的山里回荡,惊起一片鸟兽随之尖叫起来。一大片鸟从枝头飞起,扑棱着翅膀在月光下盘旋在空中。

江河睁开了眼睛,“哎,这药还是采不得,这差点摔死了”,江河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还好,还好……”江河感觉身体似乎隐隐有些疼痛,这还是不动为好,这高处摔下来。不知道伤在哪里,贸然行动可能有大问题。江河再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身体的情况,江河猛然睁开眼睛“不对,不对,我明明是在拐弯的时候被大巴撞下了山崖”。“可是我明明是在采药掉下了山崖,我是怎么了,我……啊”如同针刺在脑子里,江河不禁叫出了声。随后他脑子一阵空白,双眼无神的看着天空。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可能是一分钟也可能是一个小时。江河意识再次回归,“是了,我是江河,我是江河。”又一阵隐隐疼痛在大脑中传来,江河不禁抬手捂住了头。“咦,看起来手没问题,刚刚大喊了好像胸腹也没有疼痛,那内脏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江河尝试动一下腿脚,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最后他就慢慢的坐起来,“还好还好,好像身体没问题”看着身下被压出来一个人形的蕨,还有感觉到滑腻腻的苔藓。看来是托了这蕨和苔藓的福了,还有这刚下过雨,土质松软。不然不管是采药也好还是被车撞了掉下山崖,这条命就算没问题,这手脚脖子肋骨断个什么地方也是直接要了命的。

检查了下周围,都是低矮的灌木,夹杂着一些树还有竹子。江河找了棵树靠着坐下,他有点迷惑,虽然我是谁这个问题没问题了。我是江河,可是这是怎么回事,我到底是采药掉下来的还是被车撞下来的。他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脑子里似乎有两个记忆,一个是这是大清国治下湖南省衡永郴道的一个县城。另一个记忆也开始应证了“这……这就是老家嘛!老家的这个高山里,这个怕是原始森林了”。

“大清国?等下……大清国……”仿佛闪电从脑子里闪过,江河不由得坐起。他反手摸向背后,一根粗壮的鞭子出现在手里。“辫子……,那就真的是大清国了,我这是回到了大清国?这是什么年代?”

在想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自然就浮现出来了答案。今年是道光二十五年,道光二十五年是1845年。另一个记忆开始告诉江河,这1845年。鸦片战争在3年前都结束了,清廷与英国已经签订了《南京条约》,香港割让给了英国,赔偿英国人军费两千一百万元。

江河甩了下头,后面好像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是还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贸易什么的。虽然这《南京条约》的内容都是初中历史的必学内容,可是这也是过去的太久了,记不清楚了。

但是清楚的是,大清朝廷本来就江河日下了,这洋人一下子打进来了。强行打开了封闭的国门,就这两年这日子也不好过了。

确定好这个是什么时候了,脑子开始慢慢的平静下来。看来是两份记忆在大脑里融合一下子信息量太大了。但是江河的第一反应是,这我应该是穿越了?看起来是身处这记忆里的道光二十五年了。

我是谁?自然还是有原来的记忆,我还是叫江河。是这南岳衡山脚下的人,这江家在当地也算是有点实力了。这地方全是山,从江家清朝初年自江西迁徙过来开始后这一百多年里,慢慢的开垦以及各种手段买卖或者兼并也好,江家有一千多亩的水田以及大片的山林。这附近2个村大概一半多的地都是归江家所有或者名义上是在江家手里的。

这还多亏了江河的爷爷江忠济中了个举人,虽然中举的时候年纪四十多岁了,江河都出生了。之后这江河的爷爷也去考了一次会试,结果自然是落了孙山。不过他也知道这次中举也算是凑巧了,也就歇了后续再中进士的心思。

但是这举人可是实打实的功名,从中举那刻开始。这所有人见了江忠济便得人称江老爷了,县里的大小官员也都客客气气上门见过,逢年过节也有各色问候礼节。这县里有什么重要事情,也都会请江老爷去商议。

这功名除了带来地位的升高之外也还有实际的,根据制度举人老爷可以免税啊。虽说康熙当年下过谕令永不加赋,后期雍正又搞了摊丁入亩。老百姓交税只看土地,土地多的就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土地的就不用交。且根据田的好坏田赋收2-4分,这是正税。

种田要交的,如果只算正税其实是非常低的。江南的水稻一年可以种早稻晚稻两季,一年两熟。一亩好的水田辛苦劳作之下一年大概可以产出两石多谷子。一石谷子可以卖到三到四钱银子,按理来说交税大概只要收成的20%-40%。

但是这赋税赋税可不光就是这些,县里每次征税摊牌下来辛辛苦苦的收成可能6-8分都收上去了,这其中包含了其他的火耗、余平以及还有各种名目的牲畜税、车税、花捐、灯捐什么的。

总之就是每年县里的税是有定额的,县里摊派到县里各地,派人去收。但是这其中有地方上的士绅豪强,江家就是士绅了。江老爷子有举人功名在身,他名下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

江家当年从江西迁过来时,两代人开垦了30亩水田。那会国朝初期没什么人,开垦了田地自就是你家的。然后随着人繁衍的多起来再陆续开垦了一些,到了江忠济老爷子分家的时候,江家各房实际上一起有的土地大概200亩。

可是从江老爷子中举之后,各房又商量合归一处。各房把名下十分之一的田地实际献给了江老爷子。其他的田地都挂在江老爷子名下,这样整个大的江家所有的田地也都免税了。

还有其他的村民,干脆把不多的田地直接也献到江老爷子名下,然后每年三分收成交租算是租了江老爷子的田地。就我租我的地,这样也比实际上要承担的赋税少的多,勉强能够一家吃饱。

就这样到了江河成年,这江家附近的2个村子基本上都是江家的田地了包,括附近的山林。算在名下的佃户也有几百人,可以说这附近两个村子都是指望着江家才能过的好一点。

当然这种情况县里也知道,作为本地的大户。江家也不能一毛不拔,总是年节也给本地衙门捐钱修缮,或者作为本地读书人给县学捐粮食。大家其乐融融,至于这定额的税赋,江家免的多少,那县里自然会摊牌到其他地方去了。

"